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蘇州阿德科特學校 編輯:佚名
3月20日周六上午9點整,蘇州阿德科特三位風度翩翩的青年學者如約而至,踏入了一個奇幻禮堂。形色各異的小玩偶堆滿了講臺,有的甚至還躲藏在標志牌里。定睛一看,有七彩霓虹色的Skittle,有小巧迷你版的Jerry, 還有高大威猛系的Valentina。這些是什么?學生們在哪兒?他們要做什么?
經過詼諧幽默的主持人Doug和Min的一番破冰,謎團終于被解開。原來這些小玩偶是本次學術競賽的吉祥物,溫和友善又呆萌的Alpaca(羊駝)。是什么樣的學術競賽竟然選擇了如此可愛又不尋常的吉祥物呢?它就是打破傳統的**學術競賽、中小學學生學者的高等級學術盛宴-WSC (World Scholar’s Cup) 世界學者杯競賽!
世界學者杯是什么?
世界學者杯(WSC) 是由耶魯大學官方支持并承辦冠軍總決賽的全球中學生學術嘉年華。它是一個與傳統學術競賽與辯論比賽相似,而又全然不同的競賽:它鼓勵學生不僅要展現自己現有的能力,更要挖掘自己的潛能。世界學者杯比賽*含一個大主題以及六門與主題相關的科目。學生往往需要鍛煉批判性思維和通過自己本身持有的知識來得到一個問題的答案。
一個世界學者杯的參賽團隊由三個學生組成,*含四個部分的活動內容:學者挑戰(Scholar’s Challenge),協同寫作(Collaborative Writing),團隊辯論(Team Debating) 和學者超級碗 (Scholar’s Bowl)。
圍觀下過往的大賽主題和學科主題,你能get到學者杯有多“叛逆”嗎?
為了這場重磅學術賽事,我們蘇州阿德科特WSC博雅社團的成員們備戰已久、蓄勢待發。熟悉比賽規則,推敲各環節技巧,斟酌辯論和寫作語言,學習厚厚一沓學術資料,鉆研陌生學科領域知識。訓練有素的他們終于等到了這一天的到來,可以一睹學霸爭鋒的“大場面”。
1、開幕式
開幕式結束之際,組委會給每位在場選手分發了一張卡牌,根據卡牌顏色全場分為紅藍兩個陣營(Red Wave & Blue Wave)。我們阿德小學者們幸運地被分到了阿德藍隊。藍隊上午首戰團隊辯論,下午轉戰協同寫作和學者挑戰。按照debating tree的分組,大家忐忑又期待地踏進**辯論賽場。開啟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辯論淘汰賽。
為了避免使用loser一詞代表“敗方”,WSC竟然想出了個冒著可愛泡泡的替換詞lollipop。
2、團體辯論
阿德學者戰隊一出場,就跟學者杯精神無比契合,完全顛覆了大家對傳統中國學霸的認知。Simon儒雅紳士, Jessa沉穩知性,Evelyn英氣颯爽,如此陣容讓人不禁眼前一亮,感受到了實力與顏值并存的氣場。6號辯論室是他們的**站,拿到辯題后僅有15分鐘的準備時間,然后雙方三位辯手輪流闡述本方立場,并就對方觀點進行反駁。三場團體辯論一氣呵成,打進決賽,張煦炯同學還獲得了三場比較不錯結辯的榮譽,在第二天的學者辯論展示賽中奪得一席之位。
3、協同寫作
協同寫作是需要高度團隊精神的學術命題寫作。拿到命題后,每個團隊有25分鐘的時間查找資料,準備素材,頭腦風暴,然后45分鐘的時間分別就自己選取的話題進行寫作,最后15分鐘的時間作為團隊討論時間,可做適當修改。這個環節挑戰重重,從團隊選題的默契,到寫作素材的新穎,以及對學術英語寫作功底的要求,環環緊扣,“險象環生”。我們三名擅長寫作的小學者沉著應戰,在規定時間內輕松完成寫作任務之后長舒一口氣,稍作休息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下一個環節的筆試了。
4、學者挑戰
學者挑戰是考驗學者們學科知識素養最直觀的方式,通過筆試考察六大學科學術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這一環節最能顯示出每個學生在某一學科的扎實和熱愛程度。張*炯同學向來以對人文學科的擅長有著極高的人氣,周同學是高中公認的理科大學霸,張*一同學則是PreA的學科全能小才女。
所以當張*炯同學獲得了文學和歷史單項獎、周同學獲得科學單項獎以及張*一同學獲得特殊領域學科獎,也就不足為奇了。
5、學者碗
學者碗團隊知識競賽,有多難,就有多有趣。每個團隊手持答題器,需在最短的時間內回答大屏幕上出現的各種燒腦的問題,接地氣的、反常理的、腦洞大開的學術單選題,全隊成員各自大腦高速運轉的同時,還需在幾秒之內達成共識,要多刺激有多刺激,要多好玩有多好玩!
比賽的最后,張*炯作為三輪比較不錯辯手為大家進行了臨場辯論展示,還在學者才藝秀上驚艷了一把。
最終!我們晉級了全球半決賽!恭喜我們的青年學者戰隊成功進入7月份上海全球半決賽并有望在下半年參加在耶魯大學舉行的冠軍賽!期待他們再創佳績!
蘇州阿德科特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