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深圳市羅湖區華美外國語學校 編輯:佚名
華美外國語學校的PBL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有怎樣的設計邏輯與實踐原型呢?一起走進五年級,獲得對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新理解吧!
一、提出問題
九月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給深圳帶來了一些改變。雨后,五年級的孩子們發現校園圍墻外面河道護欄有輕微的塌陷,于是提出了許多問題:
世界上主要有哪些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發生的原理是什么?
不同自然災害有著怎樣的危害?
面對不同的自然災害,又該怎么準備合適的應急措施?
二、確定主題
這是在真實情境中產生的驅動性問題,五年級中外英語、科學教師順勢啟動了一個跨學科項目化學習:自然災害。此項目定位在英語課程里的三大超學科項目之一:人與自然,關聯英語與科學學科,計劃8小時,以兩個學科概念為核心抓手,把學科學習與項目整合在一起,扎實地做好課堂教學,發展學生學習技能。
三、確定項目目標
項目目標是通過各種實驗與模型,了解不同的自然災害的特征,學習相應的應急措施,提升保護地球的意識。五年級學生將通過PPT展示、現場講解、模擬實驗等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四、項目實施與成果展示
首先根據學習者特質進行異質分組,制訂學習計劃,在圖書館、課內外搜集中英文資料,梳理關于自然災害的相關知識。小組學習中的分工與合作是本次項目要提升的技能,教師在指導中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支持。
其次,小組設計各種實驗方案,*括實驗過程、實驗安全等,在教師指導下使用英語進行實驗記錄、調查報告分析,實驗講解等。這些實驗部分采集自英語、科學教材,教材變成了項目主題書籍與資料。
最終,孩子們把學習過程中的所學,通過海報、演講、實驗和游戲展示出來。
五、項目反思與總結
在實施項目時,對于學生來說,完成這一系列任務并非易事。這并不僅僅涉及到科學這一門學科,科學、地理、英語、美術等均有涉獵。同時,如何在網絡上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如何制作PPT?如何制作實驗模型更好地表現自然災害?如何自信地公開演講……每一項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五年級教室組教師在課堂上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從對自然災害知之甚少,到最后可以向別人展示介紹相關知識。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系統知識的收獲,更是多項能力的提升。
目前,五年級的孩子們正興致盎然地探究著,期待著孩子們的展示。以兩個學科概念為核心抓手,把學科學習與項目整合在一起,扎實地做好課堂教學,發展學生學習技能。
堅守國家基礎課程,凸顯國際理解課程,發展未來公民素養課程”。華美外國語學校正在以“項目制為載體,以四環節為核心”,扎實深入地實施PBL華美國際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