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北京王府學校 編輯:佚名
近日北京王府學校關注到,教育部發布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新政策一經發布就登上了各大平臺熱搜榜,70、80后的網友更是直呼:“好久不見啊,勞動課又回來了!”做掃帚、學剪紙、織毛衣,以及種黃豆、養家畜……
那時候的小學生從四年級就有勞動入課,每個人都是動手小達人,如今為人父母的他們成為了孩子們眼中無所不能的超人。現在,勞動課(2022年版)以全新的面貌強勢回歸。
在新的課程方案中,要求勞動課程每周不少于1課時,課程的內容*括清潔、烹飪、工藝勞動等,“動手”指數很高。
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重點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全面落實“雙減”任務的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亮點。
北京王府學校一直以來十分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培養,為學生搭建了具有王府特色的綜合素質教育平臺,堅持“以德施教、育人為先、中西合璧、勵志未來”的辦學理念,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
北京王府學校已開設的勞動課程在內容與理念上也與新勞動課程“路徑更清晰、標準更明確、要求更具體”的特點契合。
從書本來到果園與田間,孩子們能夠在體驗勞動的樂趣中感受到教育的能量,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懂得尊重勞動、崇尚勞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勞動課程根據學生經驗基礎和發展需要,結合學科知識,圍繞日常生活,通過觀察、記錄“班級實驗田”的植物生長過程,“做中學”“學中做”,在親手操作、親身體驗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是以實踐為主線的課程結構。
將生活區作為“第二課堂”,實現“教宿聯通”,整理內務、清潔打掃、工具組裝等勞動,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每周的特色廚藝課不僅讓學生掌握社會生活的必備技能,也在制作中學習到各國的飲食文化,豐富知識、增長技能。
中學階段的IB-MYP社區設計項目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了解身邊的真實需求,通過完整、科學的探究方法,讓學生通過設計、合作、試驗、制作等方式在項目的學習中獲得豐富的勞動體驗。
志愿服務弱勢(老人)群體、溪流生態環境監測、建設流浪貓救助站……通過讓學生直接體驗和親身參與,在實踐中學創融合,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做花燈、舞獅子、織毛衣……在學科的學習中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向學生介紹工匠精神,并結合新技術、新工藝等現代勞動內容,讓學生感受和理解新時代的勞動精神。
高中階段,學生自發的組織了以環境保護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為理念的公益活動:Plogging(慢跑拾荒)行動,為保護和美化周邊社區和校園的生態環境做出貢獻,也將運動與勞動融入進他們生活的點滴中;
公益志愿服務中,學生志愿者們為“暖暖流動兒童之家”組織了豐富的課余活動,耕地、間苗、挖排水溝……
學生在農耕勞動中增強了勞動能力,也提升了服務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參與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和現代服務業勞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從兒童到青年的人生重要發展階段,每一位學子在王府得到了連續不斷的勞動素質培養,在學習勞動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體悟到勞動的價值,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成長為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新時代優秀青年。
勞動是一門人生課,上的是課,培養的是勞動意識、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
新時代的勞動課程,會讓同學們真正懂得勞動的意義,更加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樸素道理,體會到幸福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為成為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復合型精英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